心脑血管患者的夏日饮食指南
发布时间:2019-08-06
随着年龄的增加,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困扰老年人健康的“头号杀手”!饮食调理和保养必不可少。
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,泛指由于高脂血症、血液黏稠、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、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。
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危险因素中,血管老化是最根本的原因。
血管一旦老化,弹性就会下降,使血管变硬、变脆,血管内皮粗糙不平,易造成粥样斑块沉积附着,日积月累会使血管越来越淤堵,这时会感觉到头晕、胸闷、气短、犯迷糊、手脚麻木。
严重的容易出现心绞痛、心梗、脑梗,更可怕的是在激动、大怒大喜、突然用力等情况下极易诱发血管破裂、中风、脑溢血,轻则偏瘫致残,严重的几分钟之内就会夺去人的生命。
1
限制总热量
宜多吃些粗粮,以增加复杂糖类和纤维素的含量。
2
限制脂肪
脂肪的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30%以下,以植物脂肪为主。
3
限制胆固醇
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少于300毫克,即每天吃半个鸡蛋。
4
限制蛋白质
心脑血管病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为宜。
5
限制食盐
心脑血管病人食盐的每日摄入量更要严格控制在5克以下。
预防心脑血管疾病
饮食应该注意什么?
多素少荤
众所周知,吃素者血脂偏低,吃荤者血脂偏高,且容易发胖。肥胖者多容易引起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,在生活中应养成多吃素食的习惯,并多吃一些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(如芹菜、韭菜等)。
烹调首选植物油
炒菜最好用植物油,因为植物油中含有植物胆固醇和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,植物胆固醇不易被肠道吸收。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加速胆固醇的分解,使其变成胆酸,从而降低胆固醇。
多吃新鲜果菜
新鲜的蔬菜、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、钾、镁等。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,还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,防止脑出血;镁可参与心肌酶系统的活动,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。
以大豆蛋白代替部分动物蛋白
多食用大豆蛋白代替动物蛋白,可以使血胆固醇含量降低。大豆含有40%的优质蛋白,比肉、蛋高2倍,比小麦高3倍,比大米高4倍。同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。
多吃含碘食物
含碘食物包括海带、紫菜、海蜇、虾皮、海米等。碘可以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,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效。海带性凉,含有较多的碘、铁、钙、蛋白质、淀粉、矿物质,有补血润肺、降血压的作用。
常吃适量的鱼类
鱼肉有改善血管弹性、顺应性及促进钠盐排泄的作用,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效果。牡蛎、鲜贝、虾皮、海虾等,也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,减少心肌的损伤。
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
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如海参、泥鳅、鳝鱼及芝麻、山药、银杏、豆腐皮、葵花子等,有助于调节血管张力,抑制血小板聚集,减少血管损伤。
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
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,应注意多摄食富含叶酸的食物,如红苋菜、菠菜、龙须菜、芦笋、豆类、酵母及苹果、柑桔等,减少粥样动脉硬化的形成。
多摄入天然抗凝食物
吃黑木耳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、防止血栓的形成。大蒜、洋葱、青葱、茼蒿、香菇、龙须菜及草莓、菠萝、桔子、红葡萄等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。
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
(来源:人民养老论坛)